本次来的学子虽多,但经义、伦理辩析等传统的文科还行,理科就只剩下算学了。
从这次书院的入学考试也可以看出来,众多前来赴考的学子,对恪物学呈一知半解的状态,答题靠猜啊,靠运气啊,但好在农学、治河、治理灾害等方面还是有人去研究的,虽然少了点。
古代人研究了恪物学,但不成体系,李恪派发的书籍《恪物学》虽然只是初阶,最大的好处是成体系。
人数少点,只能从矮个子挑高个了,让墨家人慢慢培养就是,墨家还是有人才的。靠李恪自己要累死。
李恪来到唐朝,又是个亲王,可是要享受生活的,至于关键研究,指明方向就好了。
就以这次轧花机的研究为例,也只是指明了齿轮。其它的肋栅、弹花弓什么的,只是一提概念,墨家人就研究出来了。
李恪也暗呼墨家学者在这方面厉害。
棉花可以制作后,以轧花机和弹花弓制作棉衣的速度,还是很快的,剩下的人手的问题了。
早已等待的焦灼不已的程和尉迟二人,在棉花和加工制作工序解决前不好往长安递信息,棉衣制作出来后,自己还试穿了一下,在李恪目瞪口呆中,就。。。就穿上了。
结果只是穿了盏茶时间,就热得受不了。赶紧脱了下来,上半身已是密密麻麻的痱子:“处默,怎么样?可以报好消息不?”想必下半身也是如此,只是不好意思脱下来。
李恪却道:“还要加上帽子,没有帽子,耳朵受不了。”
二人的举动,李恪没有打听,只是尽可能的考虑周全。
长安。
立正殿。
自从程处默、尉迟宝琳走了后,李二却是没惦记着,毕竟只是存着万一的希望。
二人久不闻音讯,但二人在一起,安全不会有问题。只要安全不出问题,就不用顾虑。
这天,李二正在处理公文,王福进来,看李二处理完公文,方才递上手中丝帛,说道:“禀告陛下,益州来信。”
李二打开一看,顿时叫道:“叫李靖、程知节和尉迟进来。”
由于是程处默二人来的,二人去益州时,可是通过程知节、尉迟恭二人的,因此,虽然事情处于密议之中,却是把二人也捎上了。
三人来后,李靖:“见过陛下!不知陛下可有要事?”
“药师看看,这是那处默、宝琳两个小子来的。”
李靖接过:“西域产棉,蜀王已购之,制为棉衣,可御严寒。然制作需专用之器,臣等俟棉衣悉成,乃携以归。”
李靖脸上顿时现出喜色。
李靖看完,李二说道:“你们二人也看看吧,以免当心,这次恪儿和两人都立了大功。”
手中字条便到程咬金手中。
“哈哈,处默二人当不得陛下如此夸奖,只是把棉。。棉衣运回来罢了。”程咬金却是说道,说罢手中信件转给了尉迟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