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师府内,紫气升腾。
常威缓缓睁开双眼,眸中似有雷霆闪过,周身气息如渊似海,却又在瞬息间归于平静。
闭关半载,他终于将天下道门典籍融会贯通,创出《万寿道藏》这一旷世奇书。
此刻他修为已达外景三重天,堪称当世绝顶高手。
"是时候回玄真观了。"常威长身而起,袖袍轻拂间,密室石门无声开启。
门外,早有侍从恭敬等候:"国师大人,官家已等候多时。"
御书房内,赵煦正在批阅奏章。半年过去,他面色红润,精神矍铄,显然已将《纯阳功》练至小成。
见常威进来,他放下朱笔,笑容满面:"国师闭关结束,可是大功告成?"
常威微微颔首:"托官家洪福,《万寿道藏》已成。"说着从袖中取出一部玉册,递上前去。
赵煦接过翻阅,只见其上字字珠玑,图文并茂,既有内丹修炼之法,又有符箓阵法之术,包罗万象,玄妙非常。
他虽不通武道,也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深奥道理。
"好!好!好!"赵煦连赞三声,"国师此举,功在千秋!朕即刻下旨,命翰林院誊抄百部,分发各州道观!"
常威拱手道:"官家圣明。贫道另有一事相求。"
"国师但说无妨。"
"贫道离观日久,欲回玄真观一趟,将《万寿道藏》传授门下弟子。"
赵煦沉吟片刻:"国师离京,朕心甚是不舍。但弘扬道法亦是大事,朕准了。不过..."
他忽然压低声音,"近日边关急报,辽国大军异动频繁,恐有南下之意。国师此去,可否顺道查探?"
常威心念电转,想起原着中乔峰阻止辽帝南征的情节,当即应允:"贫道领旨。"
......
三日后,常威辞别赵煦,离京南下。
他并未乘坐官船,而是施展逍遥御风轻功,踏水而行。汴河之上,只见一道青影如飞鸟掠过,转瞬即逝,引得岸边百姓纷纷跪拜,口称"神仙"。
行至半途,常威忽然心有所感,停在一处荒僻河岸。芦苇丛中,隐约传来打斗之声。
"慕容复!你勾结辽国,罪不容诛!"一个浑厚的声音怒喝道。
常威眉头一挑,身形一闪,已至声源处。
只见河滩上,乔峰正与慕容复激战正酣。
乔峰降龙十八掌刚猛无俦,每一掌都带着龙吟之声;慕容复则以斗转星移应对,将掌力偏移反击。二人周围,还躺着十余名黑衣人,显然是慕容复的随从。
"乔帮主,久违了。"常威飘然落下,声音平静。
乔峰闻声一震,收掌后退:"常观主?!"他虎目圆睁,又惊又喜,"您怎会在此?"
慕容复见来人竟是名震天下的常威,脸色骤变,身形暴退数丈:"常威?!"
常威负手而立,目光如电扫向慕容复:"慕容公子,别来无恙啊。"
慕容复俊美的面容扭曲了一瞬,强自镇定道:"常观主,此乃在下与乔峰的私人恩怨,还望..."
"私人恩怨?"常威冷笑,"勾结辽国密使,意图引狼入室,这也是私人恩怨?"
乔峰闻言大怒:"果然如此!慕容复,你为复燕国,竟不惜出卖大宋!"
慕容复见事已败露,突然从怀中掏出一物掷向地面。"砰"的一声,浓烟四起。待烟雾散去,人已不见踪影。
"好个狡猾的小子!"乔峰怒哼一声,转向常威,"多亏观主及时赶到,否则又要让这厮跑了。"
常威摇头:"他逃不远。"说着右手掐诀,一道灵符凭空出现,化作流光射向东南方,"跟着这道"追魂符",必能找到他。"
二人循符光追去,不多时来到一处隐蔽的山洞前。洞内隐约传来慕容复气急败坏的声音:"废物!都是废物!连个乔峰都拦不住!"
常威与乔峰对视一眼,悄无声息地潜入洞中。
只见洞内灯火通明,慕容复正对一名辽国装束的使者大发雷霆。那使者身材魁梧,面容阴鸷,竟是辽国南院枢密使耶律乙辛!
"慕容公子息怒。"耶律乙辛操着生硬的汉话,"只要计划成功,我大辽铁骑南下之日,便是你慕容氏复国之时!"
慕容复正要说话,突然警觉回头:"谁?!"
"好一个卖国求荣的慕容复!"乔峰怒发冲冠,大步走出,"今日乔某便替天行道!"
慕容复脸色惨白,厉声道:"拦住他们!"
洞中阴影处突然窜出二十余名黑衣人,各持兵刃扑来。乔峰长啸一声,降龙十八掌全力施展,掌风如龙,所向披靡。
常威则站在原地不动,只是袖袍轻拂,一道道无形剑气激射而出,黑衣人纷纷倒地,竟无一人能近身三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