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中文

最新网址:www.paowxw.com
字:
关灯护眼
泡泡中文 > 忆宋:顶级权谋对决【北宋篇】 > 第17章 杯酒释兵权

第17章 杯酒释兵权

酒局多、应酬多,边喝酒边谈事的交际习惯,似乎成了我们传习千年的文化基因。这是为什么呢?人与人之间的情谊来源于交流,最深层次的交流是共情和共感,而喝酒有助于迅速进入这种深层次的交流。

经过与一位神经外科专家一起喝酒时候的深入咨询,结论如下:喝酒能让你眩晕,大脑负责理性思考的高级部分会最先进入麻痹,这时候大脑负责感性思维的原始部分还相对保持活跃,于是乎大家一起进入了感性状态的狂欢。

在这样的氛围中,有些表达感谢感恩的、感慨涕零的、肉麻到平时说不出口的话,此时此刻却显得无比自然,那么共同感性所达成的勾肩搭背甚至生死与共也就顺理成章了。

这么看来吧,平时敬酒时常说的“我干了,领导您随意”,潜台词是“我愿意为了领导放弃理智,快看我多忠心”;碰杯时说的“炸个雷子,咱俩都干了这一大壶”,潜台词是“兄弟我愿和你坦诚相见,一起加速感性起来”。

赵匡胤再无顾忌,对禁军军制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首先是“分权”。赵匡胤改军制,核心一个字,“拆”。

一是拆关系。赵匡胤采纳宰相赵普的建议,以三年为期,让各禁军部队轮流换防,但将领不随之调动。这种被称为“兵无常帅,帅无常师”的更戍法,彻底断掉了士兵对将领的长期依附关系。

同时把禁军“二司”拆成“三衙”。此前,禁军分为侍卫司和殿前司“二司”,赵匡胤进行了进一步拆分,将禁军重新划分成殿前司、侍卫马军司、侍卫步军司“三衙”,三衙各管各的,互不统属,谁也管不了整个禁军。

二是拆兵权,将掌兵权、调兵权、统兵权的三权分离。

掌兵权由禁军“三衙”负责,包括练军、卫戍,日常的升迁赏罚等。平时不打仗的时候,只要不离开营区,禁军都归属于“三衙”管理;如遇战事,只要部队离开了营区,“三衙”就立即失去了军队管理权。

调兵权归枢密院。枢密院是朝廷最高军事机构,掌管军队征发、兵员调动、人员管控,以及兵符颁发。没有调兵的兵符,任何将领没有权力调拨军队。

统兵权则归“率臣”。开战之后,赵匡胤不愿用“三衙”日常带兵的将领,而是临时另选武将作为主帅,称为“率臣”。打完仗之后,部队由“三衙”将领领回原驻地;率臣也回他自己以前驻地,与打仗时临时带领的军队再无关系。

自此,驻守京都的禁军几乎再无人有实力谋反。紧接着,赵匡胤又快速削除了地方藩镇军权,在地方也施行了“三权分离”和更戍法,而此时各地藩镇已经无反抗之力,只能乖乖就范。自此,天下再无可造反之兵,自汉朝以来武将造反割据的毒瘤就此切除。

明朝也沿袭了差不多的分拆军权的制度,都督府负责练兵,兵部负责调兵;军队平时屯戍卫、所,战时大将领兵出战,战罢兵归卫、所,也是为了避免给大将留下拥兵自重的机会。

很多史学家评论,就是因为赵匡胤分拆军权和更戍法,让军队战斗力快速下降,华夏民族才就此结束了汉唐以来的对外进取姿态,转而进入了封闭自守的宋明时代,中国再也没有了更为辽阔的版图。

但其实这是一个硬币的两面,你要是想强兵强军,那就不能分拆军权,还就得把管打仗的统兵权和管晋升的掌军权合并,让士兵的个人命运和打仗军功直接关联,只有这样,打仗的时候士兵才能用命;也就不能用更戍法,就得让将领长期掌兵,只有这样,士兵才能真正听命于将领去好好训练,军队才能有战斗力。

但如此一来,军队必然要交给个人掌控,时间一长就难免会出现骄兵悍将,汉末、晋末、唐末、五代十国就都连续出现了将领的权大欺君。南宋时期为了抗击金军,暂时把军队交给了将领统领,立即就爆发了“苗刘兵变”。

而你要是想抑制武将,就必须分拆军权,甚至实行更戍法,那么部队战斗力就会一步步变差。这是人性决定的,练军的时候将领三年就走了,打仗的时候率臣又管不了职位晋升、荣华富贵,无法形成有效约束的军队就只能养出一批兵油子兵混子。

赵匡胤活着的时候,禁军老底子还在,他经常御驾亲征,经常亲自解决这些问题,所以部队战斗力问题还不明显;赵匡胤一死,宋军战斗力就开始慢慢拉胯。

纵观三千年军事史,强军之路永远在集权与分权的钢丝上摇摆。汉尼拔的坎尼会战证明,独裁军权能创造战争艺术巅峰;但凯撒渡过卢比孔河的时刻,也预示这种模式的毁灭性反噬。赵匡胤的伟大与局限在于,他试图用制度封印这种悖论,却不知自己正重演普罗米修斯盗火的命运——既带来文明的火种,也释放出失控的烈焰。

神策军废墟上的蟋蟀仍在鸣叫,它们不懂为何人类总在"防止作乱"与"渴望强军"之间轮回。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成语故事科普隐龙圣手:痴傻三年,苏醒即无敌大明:我天天死谏,朱元璋人麻了曹操那些事寒门日月乱世草莽:从荒村种田开始称霸天下抗战:我原始股开局,老总震惊!北魏谋国:这个玄德太强了逐鹿乱世,我靠医术喂饱全家探唐:书荒自己写,与众共赏之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