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是“打你就是爱你”的逻辑。一个军队不可能没有惩戒,惩戒才能让军纪严明,让军队有战斗力,而我们也在当时的史料中,找到了很多关于赵匡胤这段时间严于治军的记载。
当然,给人惩罚是很简单,但是你要防止不服罚不服管的心理滋生和蔓延,罚的多了、罚的乱了,人心就散了,吕布醉酒被绑住、张飞半夜被割头这样下属造反的前车之鉴要引以为戒。
那怎么能让下属被罚了还能心悦诚服,挨了八百个大耳帖子还能对你死心塌地呢?那就是要用好“打你就是爱你”的逻辑了——你犯了错,所以我要罚你;因为罚了你,你才变得好了;你变得好了,我就重重赏你,而这一切都是因为我爱护你。
事实上,后来的很多知名将领韩重赟、刘庆义、刘守忠、王政忠等在这个时间都被赵匡胤打过板子,也都是在被责罚不久后,陆续得到了提拔。正所谓“慈父般的严爱”,我们相信,打下属板子的时候,赵匡胤脸上肯定有“恨铁不成钢”的惋惜、“打在你身,痛在我心”的难过几种表情在来回交织。
当“打在身上火辣辣的,心里却是暖洋洋的”的理念深入人心,可以试想一下,有几个军官在一起聚会,有人得意扬扬,“想当年,我们赵领导可是因为我晚了一天回营,赏过我八十军棍呢”,那立即会有人反驳,“你那算个球啊,想当年我因为喝酒误事,赵老大可是当众抽过我好几个耳刮子”,周围人群立即投来了羡慕的眼神。
另一个就是“提拔别人也不是亏待你”的逻辑。任人唯亲肯定不行,关系户横行的军队必不长久;任人唯贤也不行,我们身边总有些人才能出众甚至立了功,但恃才傲物,这种人如果被提拔了,心里想的一定是“你看看我多厉害”,而不是“谢老板恩赏”,人家根本不会对你忠心。
试想一下,你的下属大部分都是“杨修”,那指挥起来肯定是个鸡飞狗跳。
你提拔的人,首先一定是忠心于你的、有能力的,然后才是要有一定功劳的,但你要是问,功劳和职位一定要一一对等嘛,那就不一定了,关键是宣传和解读要到位。你要让被提拔的人觉得,没有你的赏识和施恩,他这辈子就完了;你还要让其他所有人觉得,赵老板在人事任命上公平公正,自己没被提拔那一定是自己做得不够好。
赵匡胤在此之前和九名中下级军官歃血为盟,义结金兰,人称“义社十兄弟”,这一次整军之中,这九人均获得了大力擢升;并且在上报提拔人员的奏报上,这九人均有说得过去的战功,让所有人都心服口服。
当所有人对你这个首长既敬畏又爱戴,心思都围着你转的时候,对一支军队的思想控制就大功告成了。这个时候的军队是可怕的,你的人格魅力会被放大,你的一言一行都会被效仿,在你的指挥下,这支军队能如臂使指,战斗力加倍。
后世有个叫李云龙的军事家曾发表过一段关于“亮剑精神”的演讲:“任何一支部队都有着它自己的性格和气质,这是由这种部队组建时首任军事首长的性格与气质决定的。他给这支部队注入了灵魂。从此不管岁月流逝,人员更迭,这支部队灵魂永在。”经过赵匡胤一番整治,禁军脱胎换骨,已然成为了一支崭新的部队。赵匡胤同志作为实际上的军事主官,也给禁军注入了“灵魂”,所以即使岁月更迭、人员变迁,赵匡胤对禁军的影响力不变。
显德元年十月,柴荣亲临检阅禁军,只见队伍整齐划一,森然如熔铁洪流,甲胄寒芒连绵成一片冷冽的锋刃之壁;将士们昂首挺胸、神采飞扬,每个动作都充满了自信,当五万人齐声山呼时,开封城墙的夯土簌簌震颤,惊起的鸦群如泼墨般遮蔽苍穹。柴荣的指尖拂过士兵冰冷的甲胄,却触摸到某种炽热的脉动——这已不是他熟悉的周军,而是头苏醒的巨龙。
柴荣非常高兴,对参加检阅的军人表示了亲切的慰问,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重要讲话,“我们的英雄军队是堂堂之师、威武之师、虎狼之师,有信心打败一切敌人”。
后世评价这支由赵匡胤亲手创立的这支新军,是整个五代时期战斗力最强的一支军队,“诸军士伍,无不精当,由是兵甲之盛,近代无比”。柴荣、赵匡胤他们后来所建的不世之功,都离不开这支威武雄壮的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