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游队伍在太阳落山之前回到了四合院,本来杨山想早点回来,可王燕说家里还要他们捡点柴禾儿回去,引火用。看着每人背着的一大捆枯树枝,杨山不禁感慨,穷人的孩子真的是早当家啊!
回家后杨山就忙活着烧开水,给麻雀褪毛,切掉鸟头和鸟爪,掏掉内脏,串上树枝,架在炉上撒点咸盐开烤。因为缺乏调料,其实烤出的味道很一般,但在缺少肉食的年代,还是引得围在周围的群小们不停地流口水。
好一番折腾后,终于烤好了,这帮孩子吃的眼睛发亮,多分到1只的那两个小娃子更是留下1只麻雀,兴冲冲拿回家显摆去了。
等屋里安静之后,杨山掏出那只鸽子开始做自己的晚餐,他准备炖着吃,只可惜没有三七。
“杨山,杨山,在家么,开下门,我们三个大爷有事情想请你帮忙。”屋外传来了三大爷的声音。
正低头给自己的面口袋书包缝制束口绳的杨山,赶紧把饭桌上剩下的骨头收拾起来,擦了擦手去开门。
“三位大爷晚上好啊,请进,请进!”客气的把三人让进门后,杨山去厨房取了三个大小不一的碗回来,提起炉上坐着的烧水壶给三人倒水。
客气了几句后,还是一大爷开口说明了来意。
“杨山啊,听说你去过鸽子市,对那里还熟么?”看着杨山有些异样的目光,一大爷立刻有些尴尬的解释着,“哦,杨山,我们没别的意思,院子里的人也去过那里,只是可能没你去的次数多,所以想问问那里的行情。”
原来院里的众人都是这两天关饷,但是今年的情形不太好,临近过年各单位也没发什么年货,大家都想着能不能去鸽子市买些吃食回来。所以三位大爷就主动来找杨山问询一下。
对这些杨山也不反感,也不介意是谁说他常去鸽子市的,毕竟大家都不是傻子,他经常半夜跑出去还能去哪儿。也就一五一十的说出了他买那些东西的价格。
听完后三位大爷都皱起了眉头,三大爷出声道:“杨山,鸽子市的东西这么贵了?白面都3毛2一斤了?那其他的杂粮呢?”
杨山想了想后又解释说:“我通常都是去直接买我要的那几种,别的也没怎么留意,反正吃的东西好像是越来越难买了,最近两次去那里,根本没找到有卖猪肉的,杂粮里红薯好像没怎么涨,5分钱一斤吧,土豆是6分,高粱面和棒子面一样都是1毛3,莜面没见着。”
“鸡蛋多少钱?”二大爷开口问。
杨山摇摇头,“见过,但是没问过,应该不便宜。”
“那里能换粮票和肉票么?”这次是一大爷在问。
杨山更是摇摇头,表示鸽子市里没有换粮票的,鬼市应该有,但是他没去过。
三大大爷接着对视了一眼,一大爷犹豫着问:“杨山,我们对鸽子市都不太熟,方便的话,今晚能带我们去一趟么?院里有几家也想去买点东西。”
杨山笑了,这有什么不可以的,杨山可对鸽子市没啥抵触心理,去就去呗,人多路上还更安全呢,所以很痛快就答应了。
杨山站起身,从饭桌上拿了根筷子,蹲在地上一边画起鸽子市的位置示意图,一边向三人介绍起来。
“我去的鸽子市在东直门内靠北的地方,离簋街不远,我通常就只从东四这条路过去,大路好认,不过有可能碰到巡夜的,躲着点就是了。那附近住户不多,四周也显得空旷,这大概是开鸽子市的人特意选的。”说着,杨山又示意了一下周围的胡同,重点说了哪些胡同是死路,哪些胡同有路灯,哪些胡同会拐到别的地方。听的三位大爷也是啧啧称奇。
画完后杨山就站了起来,“其实我知道的也不多,刚才说的也是在鸽子市里闲聊打听到的,我去过几次鸽子市,没碰到过公安夜查,听他们说,现在政府对鸽子市都是睁只眼闭只眼,公安也是听着风声才会来,都是冲着鸽子市的大卖家,所以碰到夜查,只要不被堵住,买东西的人尽管跑,他们不会追,即使被堵住了,也是教育一番就放人,态度好的也不会记录在案。”
“不过路上要小心点,据说有人在周围盯着抢东西,我也没碰到过,咱们这么多人一起走,路上应该好些。”
听完这些,三位大爷又问了一些各自关心的问题,就起身往外走,各自回院子去通知人,约定半夜出发时来叫杨山。临分别时,一大爷眼神有些复杂的对杨山表示了感谢。
杨山想着一大爷的眼神又琢磨了半天,还是没想清楚,随意摇了摇头,管他呢,反正看一大爷也不像是兔爷。突然他又冒出了个念头:难道是想把我当成备二?
夜半子时,熟睡中的杨山被三大爷叫了起来,带着浓重睡意的杨山直到院门才看清楚,跟着他去鸽子市的居然有十个人,前院三大爷家两人,泥瓦工刘继武,中院一大爷、何雨柱、贾东旭,后院二大爷家两人,徐德宇徐德洪兄弟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