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剧场外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大家都是冲着苏明远的专场演出而来。苏明远和李芳从侧门进入后台,刚一进去,就被眼前的场景惊住了。
后台挤满了慕名而来的观众,有身着华丽汉服的同袍,宽大的衣袖和精美的刺绣在人群中若隐若现,仿佛将古代的繁华带到了现代;有带着孩子的家长,孩子们像欢快的小鸟般在人群中穿梭,眼神里充满了好奇与期待;还有扛着摄像机的媒体,他们目光敏锐,时刻准备捕捉精彩的瞬间。
“哇,这么多人!” 李芳忍不住感叹道,转头看向苏明远,发现他的眼神里闪过一丝紧张,便伸手帮他整理了一下衣襟,轻声说道:“别紧张,明远。你就当是在古代的书院开讲,台下那些人都是来向你求学问的。你平常怎么讲学,现在就怎么讲,没问题的。”
灯光渐次熄灭,整个剧场被浓稠的黑暗吞噬,静谧得能听见观众们轻微的呼吸声。唯有那束追光灯,像是舞台上的神明之手,精准无误地打在苏明远身上,为他勾勒出一圈明亮而柔和的光晕。
苏明远身着一袭月白色的长衫,衣角随着他的步伐轻轻摇曳,宛如清风拂过湖面泛起的涟漪。他稳步迈向舞台中央,每一步都踏得沉稳有力,仿佛在丈量着历史与现代之间的距离。走到那张古朴的案几前,他微微侧身,面向台下观众,微微颔首示意。
他先是抬起双手,缓缓抱拳,行了一个标准的古代揖礼,这一举动瞬间引发台下一阵轻微的惊叹声。“诸位朋友,今日能与大家相聚于此,实乃在下之荣幸。” 他的声音醇厚而富有磁性,带着一种穿越千年的韵味,在剧场的每一个角落回荡。
“在这看似平常的傍晚,我们相聚在这个特别的地方。或许各位心中怀揣着不同的期待,但我相信,大家都对传统文化怀着一份敬意与好奇。” 苏明远的目光缓缓扫过全场,眼神温和而坚定,与观众们一一对视,仿佛在和每一个人进行着一场心灵的对话。
“今日,我站在这现代的舞台上,要与大家分享的,是一首传颂千古的诗篇 ——《将进酒》。这首诗,想必各位或多或少都有所耳闻。它是诗仙李白的豪情之作,可其中的深意,却远不止表面那般简单。” 说到这里,他微微停顿,眼神中闪过一丝思索的光芒。
“大家都知道,李白,他是一位传奇般的人物。他仗剑天涯,饮酒作乐,看似潇洒自在,实则内心有着无尽的抱负与无奈。《将进酒》便是他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
苏明远一边说着,一边轻轻拿起案几上的毛笔,在砚台中缓缓蘸墨,墨汁在砚台中晕染开来,散发出淡淡的墨香。
“此刻,我手中的这管狼毫,与千年前李白挥毫泼墨时所用的或许有所不同;我脚下的这个舞台,比起他当年饮酒赋诗的地方,也多了几分现代的气息。但我相信,文字的力量是跨越时空的,它能让我们与古人对话,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 他的声音渐渐激昂起来,手中的毛笔在空中轻轻挥舞,仿佛在书写着历史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