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身后传来的声音,司马谈摇了摇头。
燕地儿郎都是这么豪放吗?
他在人群里找了许久,方才找到一个看起来文雅一点的。
“这位小郎君请了。”
“不敢,长者有话请讲。”
司马谈点点头,终于遇到一个说人话的了。
“你们运送的粮食亩产几何?”
那青年微微一愣,随即摇头道:
“长者误会了,我并非运送粮食的民夫,也不是燕地儿郎。”
“奥。”
司马谈点点头,正准备离开。
那青年想了想又说道:
“长者请慢,虽然我不是民夫,但这粮食也是知道一二的。
我乃赵地太原郡人,距离燕地不远。
这粮食丰收时,我有幸目睹。
虽然不知道官吏统计的数字,但当时农人的表情却是做不得假的。”
“哦?”
司马谈当即来了兴趣。
数字容易作假,提笔就改。
但农人的喜怒哀乐却不好作假。
更妙的是,这青年还是一个外地人,不会偏袒燕王。
他的话要更可信!
“敢问那些农人是何表情?”
闻听此言,青年正了正衣冠,一字一顿道:
“农人跪地大呼,苍天有眼!”
“燕人朝西大拜,燕王万寿无疆!!”
司马谈眼神呆滞。
怔在了原地。
虽然只有寥寥几字,却犹如万钧之重!
他不解的喃喃道:
“亩产万斤的粮食难道是真的?燕王献上的祥瑞难道是真的?”
司马迁这时在一旁小声说道:
“阿翁,此事就是真的。
燕王已经下令,高产粮食的种子优先供给燕地。
多余的才运到长安。
所以燕地百姓无不爱戴燕王殿下。”
司马谈握住拐杖的手都在发抖!
他的心动摇了!
若是真有亩产万斤的粮食,那大汉的子民将永远不会挨饿!
不会挨饿!!
司马谈读史不下万卷。
如此简单四字,从来都没有见过!
看遍史书,全是饥荒、溺婴、饿殍遍野、易子而食!
....................
哪儿有不会挨饿啊!
司马谈满含热泪。
苍老的身躯控制不住的颤抖!
“父亲大人请看,这是儿在燕地的所见所闻,据在此册!”
司马迁也是眼圈发红。
赶忙拿出自己记录的见闻。
“快快,让为父好好看看!”
司马谈激动接过,当看见首页的‘本纪’两字。
他手上一顿。
这两字的含义他当然知道。
帝王传记才可为本纪!
寥寥两个例外,哪一个不是人中龙凤!
不过司马谈只是稍微愣神,随即重重点头。
燕王刘旦,当得起!
司马两父子在激动,群臣也没闲着。
都怀揣着和上官桀一样的想法。
陛下不敢问,燕王...这杀胚也不敢问!
那就问民夫!
车队里高官穿梭,问东问西。
时不时惊呼出声,一脸的不可置信,随即又去问下一个。
民夫也不怯场,有人来问就唾沫横飞。
尽显燕地儿郎的豪爽!
刘彻站在车队外,手扶腰带,龇牙咧嘴。
一脸的洋洋得意。
“问!”
“都尽管问!”
“真金不拍火炼,朕的麒麟儿岂是吹得!”
此时。
汉武帝口中的麒麟儿...正在扒人裤子!
“嘿,这大白屁股蛋子!”
“殿下,饶了我吧!”
上官桀双手掩住下体,不住地哀求。
呵!.
刘旦斜眼瞧着他。
“你当时不是答应的挺痛快吗?”
“愿赌服输,如果本王输了,本王可是愿意答应任何条件,你输了让你裸奔一下怎么了?”
上官桀一脸的悲愤。
都怪自己当时一时口嗨,又贪图美色。
这才中了小人的奸计。
但罪不在我啊!
燕王府的熟妇人确实诱人呐!
呜呜呜
现在,现在他反悔了行不行!
上官桀看向刘彻的方向,陛下,救我啊!
当即迈开腿,就要去搬救兵。
“诶!你可别做傻事。
当时打赌时,在场人可不少,你不想背上言而无信的名头吧?”
刘旦抬起一根手指头,又把他推回墙角。
“再说,本王可没在大庭广众下扒你裤子,你现在出去....”
刘旦上下打量着白花花的身子。
“啧啧啧,当朝太仆,九卿之一,当着满朝文武的面脱光光可不好听。”
他取出一块黑布。
“喏,用来蒙脸还是蒙屁股,随你。”
“王波。”
刚刚回来的王波赶忙上前。
“属下在!”
“你盯着咱们的上官大人,一定要让他履行赌约。”
“是!”
王波答应的很干脆。
以后王爷说啥就是啥,让干嘛就干嘛。
再也不胡思乱想了。
“上官大人,请吧!”
上官桀悲戚高呼一声。
随后接过黑布,果断的蒙住脸。
撒开膀子狂奔。
小弟弟在风中飞舞,煞是带感。
刘旦看着远去的上官桀,冷哼一声。
“恶人还得恶人....呸,好人磨!”
他又看了一阵,方才走出城墙角。
刘彻见刘旦回来,笑呵呵道:
“刚才父皇看到一个裸身的人,和我儿无关吧?”
刘旦连连点头。
“肯定无关!”
刘彻也点点头。
朕的麒麟儿怎么会让别人裸奔呢?
就像他一个皇帝。
小时候怎么可能撒尿和泥呢?
污蔑!
全是污蔑!
至于裸奔的那个人。
兴许是年轻气盛,喜欢玩些新花样,或者在完成任务....咳。
谁知道呢。
这边,刘旦刚现身,司马谈父子就找上来了。
老头拉着刘旦的手,亲切无比。
“殿下啊,之前是老朽误会了,您有大才啊,我儿交给您,老朽很放心!”
说着,他还推了一把司马迁。
连连使眼色。
你跟着大王好好干,争取早日青史留名!
他司马谈写了一辈子史书,世世代代也都是写史书的。
全是写别人,让别人青史留名。
自家人却没人记住!
现在他司马家终于有一个被别人写的机会。
怎能不好好把握!
跟在燕王身边混个一官半职,史书上总要留下司马家几句描述的。
说不定日后燕王被人立庙祭祀。
司马迁不是也能混一个附祭的机会?
多有面儿啊!
老头儿那算盘,打得劈啪作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