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嚏!”
“阿嚏!”
刚踏入未央宫的刘旦连打两个喷嚏。
“谁在念叨我?”
他揉了揉鼻子,走入宣室殿。
刘彻正伏案挥毫练字,未曾抬头,随口问道:“事办妥了?”
“妥了,儿臣将他与李和葬在一处。”
“嗯,还算过得去。若是朕来办,绝不会如此轻饶,说不定直接活埋了事!”
刘旦眉毛一挑。
果然是那位教他心狠手辣的皇帝老爹。
“巧了,儿臣与您想到一块儿去了。”
刘彻笔锋一顿,缓缓抬头。
望着走来的三子,他仿佛瞧见了年少时的自己。
有仇必报,有怨必清,行事果断毫不拖沓。
模样像,性情也像!
刘彻唇角微微上扬。
“既然替手下报了仇,那就说说别的吧。
你派李和去西域寻什么奇珍?”
“博望侯带回的汗血马、葡萄、宝石,你想要哪样,直说便是。”
刘旦摇摇头。
张骞出使西域,带回之物虽多,却独缺棉花。
此物要到南北朝才传入中原。
不过仍是从丝绸之路而来。
因此他才派人前往探寻。
听完刘旦的解释,刘彻皱起眉头。
“你怎能擅自派人去西域?以为那地方好走吗?
博望侯初次出使,带去百余人,归来时仅剩三人。
还被困十余年!
第二次,朕拨给他三百多人,如今四年过去,仍无音讯。
你想得太简单了!”
刘旦虚心受教,确实是他考虑不周。
丝绸之路刚开通,西域之路尚不明朗,中途更有匈奴阻挠,艰难无比。
“罢了,你说的那棉花,下次博望侯归来,朕会让他留意。
来看看朕写的字!”
刘旦点头,棉花之事暂且搁置。
谁知世事难料,解决之道竟不期而至。
案几边,刘旦凑近一看。
宣纸上赫然一个大大的“相”字。
本是个端正平稳的字,却被刘彻写得锋芒外露,隐隐刺眼。
“是不是觉得怪异?”
不待刘旦回答,刘彻自言自语道:“怪异才对!”
“宰相之位,未坐上去时,臣子或能安分守己,勤勉尽责。
可一旦登上此位,受权势熏染,便会变得尖锐跋扈,处处带刺!
庄青翟便是如此。”
刘彻放下笔,语气深沉。
“朕即位至今,已换八任宰相。
四人被朕寻故免职,三人被朕赐死,仅一人病逝任上。
几乎无人善终,你可知为何?”
刘旦轻笑:“无非权势过重罢了!”
刘彻一愣,随即放声大笑。
“哈哈哈,好一个‘权势过重’!”
“宰相权柄太大,百官以他为首,政事皆由他先决。
久而久之,权力腐蚀人心,他们便觉天下尽在其掌中。
于是,宰相就飘了!”
刘旦心知还有后话:因此,宰相多难善终!
汉承秦制,大汉上设三公九卿,下行郡县之治。
三公本为宰相、御史大夫、太尉。
但刘彻认为太尉掌兵权过于要紧。
将兵权交一人,他寝食难安!
故废太尉,改设大司马大将军,即卫青现职。
有三公之实,无三公之名。
大司马列入三公,那是后世皇帝之事。
至少刘彻在位,无人能独掌天下兵马。
听刘彻这语气,他如今对执掌政事的宰相,也起了革新的念头。
历史上,刘彻未改宰相制,而是选择杀戮。
一见苗头不对,便除掉宰相!
效果颇佳,宰相皆被他牢牢压制。
刘彻如今对现状心生不满,渴望一举解决难题!
恰好他有个穿越而来的儿子。
带着两千年的智慧积淀,定能给出破解之策。
刘彻敛起笑容,郑重地望向刘旦,带着几分请教的语气问道:
“朕确信,后世帝王不会对此视而不见,他们是如何处理的?
老三,你可有妙计传授给朕?”
话音刚落,一道熟悉的提示音在刘旦脑海中响起。
“叮!任务启动:协助汉武帝革新制度。”
“任务奖励:【优质种子各千斤】,含棉花、土豆、玉米、红薯。
暗影卫五百名!
延寿十年!”
刘旦愣在原地,盯着系统界面。
心中一句粗话险些脱口而出,不知该不该说!
早前系统在哪儿呢!
刘彻见他眼神呆滞,直勾勾地盯着前方,试探着问道:
“老三,有法子吗?”
“啊……有,肯定有!”
刘旦猛地回神,想也不想便应道。
后世确实有现成的解决之道。
更何况,系统奖励如此诱人,他怎能不接!
棉花堪称保暖利器,有了它,能救无数人免于冻死!
土豆、玉米、红薯则是救命之粮!
后世大明灾祸连连,饿殍遍野。
为何建奴入关后建立的清朝能让百姓吃饱?
一是杀戮无数,人死光了自然无需粮食。
二是靠这些高产作物支撑!
土豆、玉米、红薯,尤其是红薯,亩产高达六千斤!
这在大汉简直是天方夜谭!
要知道,如今大汉的主粮栗米,亩产不过两百多斤。
即便按汉亩略小,放大到三百斤。
六千斤与三百斤,差距足有二十倍!
这二十倍的产量,能养活多少大汉子民啊!
就算抛开这些不谈,五百暗影卫也必须拿到手!
这次吃了教训,他再不敢掉以轻心,日后得处处小心。
转眼间,刘旦理清了思路。
他看向刘彻,笑道:
“父皇,后世克制宰相的办法不少。
您想要的是压制相权的法子,还是彻底根除的制度?”
刘彻脸上喜色难藏。
后世果然有对策!
他早料到,宰相与皇权天生相克。
哪个皇帝不想整治一番?
肯定有妙招!
“老三,两种都讲讲,朕好权衡一番,看哪个适合我大汉。”
刘彻明白因地制宜的道理。
后世的妙法,未必全盘适用于如今的大汉。
刘旦咂了咂嘴。
“好吧,我就挑几个典型的说说。
嗯,后世有个大唐,紧随我大汉之后,是个强盛王朝。
名声不逊于我刘氏江山。
他们李氏皇帝想了个招,三省六部制。
将相权一分为三,设三个宰相,彼此牵制。”
刘旦娓娓道来,细说了三省六部制的利弊。
刘彻捻着胡须,边听边点头。
末了,刘旦刚讲完,刘彻冷不丁问道:
“这紧随我刘氏之后的李氏,是哪儿的人?
朕去把那片姓李的全灭了!
省得他们抢我大汉江山!”
刘旦:???
您到底听进去啥了!
不是在讨论制衡宰相的法子吗?
再说,他记得自己说的是:
紧随我大汉之后的……强!盛!王!朝!
“啥?”
刘彻猛地咆哮道:
“魏蜀吴三分天下?”
“结果三家全完蛋,最后让一个万年老六捡了便宜?”
“晋朝衣冠南渡?五胡乱华?司马氏全是废物!”
“然后一百多年的南北朝,群雄混战?”
“二世而亡的杨氏之后,才轮到李氏?”
“还有七百多年才有个汉人盛世?”
刘彻越听越怒。
一掌拍在刘旦头上!
这都什么狗屁历史!
他刘氏之后,怎么尽是些垃圾玩意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