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天空如同被烧红的铁,炙热的阳光毫无情面地洒下,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焦灼气息。李墨飞走在街头,额头的汗水顺着发际线滑落,浑身仿佛被烤得快要融化。此时的气温已飙升至45℃以上,城市的基础设施在这场极端天气面前显得如此脆弱。
他刚刚结束了一场紧急会议,会议室内的气氛紧张而压抑。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焦虑,随着热浪的来袭,城市的交通、供电等基础设施接连瘫痪,李墨飞的心中充满了不安。
“李墨飞,快看!”一位同事急匆匆地跑过来,手中举着手机,屏幕上闪烁着新闻标题:“城市遭遇史无前例的热浪,基础设施瘫痪,数十人中暑。”
李墨飞心中一紧,连忙接过手机,屏幕上显示着一幅幅令人不安的画面:街头的救护车鸣笛声此起彼伏,中暑者躺在路边,周围是一片慌乱的景象。这样的场景让他感到深深的震撼,仿佛一场无形的灾难正在吞噬这座城市的每一个角落。
“我们必须去现场查看情况。”李墨飞下定决心,转身朝实验室的出口走去。他知道,作为气候研究的科学家,他有责任去面对这场危机,寻找解决之道。
走出实验室,呼啸的热风迎面扑来,仿佛要将他卷入这场无尽的炎热之中。李墨飞急忙打开手机导航,准备前往市中心。他的心中充满了不安,城市的混乱与恐慌在他的脑海中挥之不去。
李墨飞的登山表表盘因高温膨胀凸起,秒针在43℃刻度永久停摆。他蹲身触摸人行道地砖,发现二氧化硅正在重结晶为β-石英相——这种本该在地幔深处形成的矿物,此刻却在城市地表悄然增生。一位戴防毒面具的环卫工推车经过,扫帚刮过路面激起的不是灰尘,而是类似火山玻璃的黑色棱晶,这些物质在晨光中折射出光谱仪般的扇形虹彩。
在前往市区的路上,李墨飞逐渐意识到,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都被这场热浪所笼罩。街道两旁的树木因高温而萎缩,行人们的脸上满是焦虑和无助。偶尔有几辆车缓慢驶过,车窗紧闭,车内的乘客如同被困在蒸笼中,神情恍惚。
“李墨飞!”就在他走到一个十字路口时,耳边传来了熟悉的声音。他转过身,看到刘宇正朝他走来。刘宇是他的好朋友,也是工程师,专注于设计应对极端天气的城市设施。
“你怎么在这里?”李墨飞问道,心中一阵欣慰,至少他并不孤单。
“我刚刚从市政厅出来,他们正在紧急讨论应对措施。”刘宇满脸疲惫,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但情况比我们想象的要糟糕,基础设施几乎完全瘫痪,电力供应严重不足,很多地方的地铁站都因停电关闭,乘客被困在闷热的车厢中。”
“我们必须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李墨飞的声音坚定,“这不仅仅是数据的异常,更是每一个人的命运。”
刘宇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忧虑。“我正在设计一些应急设施,但这场热浪来得太突然,我们的准备根本不够。”
“我们需要与市政府沟通,争取尽快实施应急措施。”李墨飞说,心中燃起一丝希望,“或许我们可以利用一些科学技术,来减缓这场热浪的影响。”
刘宇跟随李墨飞走入市政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