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坊开在城外,周衍花钱找县令批了一块荒地,在稳定下来后,周衍通过商队买了大量匠人所需的工具。
批地的钱,匠人工钱,买的工具。一共花了周衍将近3千两,不过这都是小头。
为匠人购置的材料才是大头。其他种类的工匠还好,周衍最在意的是铁匠才是花钱的大头
铁匠是现在最多的,从府城挖来的加上本地的共有32名铁匠,另外还有40来个本地招的学徒工。
周衍计划以这些人为基础打造出一个大型的钢铁兵工厂。不过现在只要求能打出标准的刀剑就不错了,最多也就比外面的钢铁材料优秀一些。
卯时初刻,城外的“百工坊”内响起三声铜钟。八十余名工匠齐聚工坊大院,按工种分列:铁匠居左,木匠居右,陶匠居中,其他居后。
周衍立于高台,朗声道:“自今日起,百工坊推行‘工分制’。”
百工坊的负责人刘安平捧着一摞黄纸册子分发下去,册子封面写着《百工坊工分考成法》,内文细则如下:
1. 工分量化:每匠每日需完成定额工分(如铁匠打制一把刀剑记10分,修补农具记5分);
2. 超额奖励:超定额者,每分赏铜钱2文;
3. 师徒传承:带学徒者,学徒工分按三成计入师傅名下;
4. 末位淘汰:连续三月工分垫底者,降为学徒或辞退。
……
周衍为众人解释此法细则,“……,各位认真执行,其与各位的薪资都是挂钩的。这是第一版,随后有什么需要会再加条例。”
讲完以后果然又发生了与学塾相似的一幕。
铁匠头目李铁锤当场拍案:“周大官人,咱铁匠打铁凭的是手艺,不是算盘!”
周衍微微一笑:“李师傅若不服,可去织坊试试——听说您家娘子织布的手艺比您打铁还强。”
众匠哄笑,李铁锤涨红了脸,却不敢再顶撞。
铁匠坊内,李铁锤被周衍任命为“铁坊主事”,负责推行“分段制”:
1. 选料组:专司挑选铁矿石,按成色分级(上等矿记5分,中等3分,下等1分);
2. 锻打组:专司锻打刀剑胚子,按成品重量记分(一斤记2分);
3. 淬火组:专司淬火工艺,按刀剑硬度记分(合格记5分,优等记10分);
4. 打磨组:专司打磨开刃,按刀剑锋利度记分(合格记3分,优等记5分)。
李铁锤起初不以为然,但试行半月后,刀剑产量竟翻了一倍!他私下对徒弟嘀咕:“这‘分段制’倒比咱老法子快多了,就是记分太麻烦……”
---
陶匠王泥巴因连续两月上红榜,被周衍提拔为“陶坊主事”,俸银翻倍。他得意地对同乡炫耀:“咱这手艺,在周大官人这儿可比在窑厂值钱多了!”
而有好的自然有差的,木匠张老蔫因工分垫底,被降为学徒,气得直跺脚:“咱干了二十年木匠,竟被个毛头小子比下去!”
织坊内,刘安平带着几名杂役清点布匹。他指着《工分册》对织匠刘大娘道:“您这月带出两名学徒,她们的工分按三成记在您名下,共得赏银2两。”
刘大娘笑得合不拢嘴:“这法子好!咱带徒弟也有钱赚!”
一旁的女学徒小翠却撇嘴:“咱织一匹布才记5分,师傅白得1分半,太亏了!”
师父轻敲她额头:“傻丫头,等你出师了,也能带徒弟分钱。”
---
给工坊开完会,周衍驱车返回周府。这次到工坊视察,在工坊住了3天,直到新规开始运行,才启程回周府。剩下的事,工坊主事刘安平也能办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