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初七,是考核通过的小吏上值巡察司的日子。
明芷莹也早早等在巡察司衙外,想亲眼见证齐竹音踏入官衙的这日。
明晏见她好奇,便让莫姚带着她进来,躲在屏风后面,看着正堂中诸位新入巡察司的小吏。
巡察司两判官八巡官已经落定。
另一判官赵宜曾是御史台侍御史,明昆举荐之人。
明晏端坐在正堂之上,堂下分男女列队站好。
楚龄已经调任巡察司巡官,正拿着名册点名。
明芷莹偷偷躲在屏风后,看向女子队列,一共两列,找了几遍,都没找到齐竹音的身影。
甚至楚龄点名之时,叫了几遍也没听到她的回复。
不由心悬了起来。
点过名,施学义和赵宜对堂下站着的人宣读巡察司职责,开始分曹。
全程,明晏也未曾说过一句话。
施学义和赵宜便将一切都安排妥当,带着众人参观巡察司。
堂中人散尽,明芷莹走了出来,“姑姑,我没看到竹音。”
“那她就是不想来了吧,我再选人替补上便是。”
明芷莹急了,“不会的。上次放榜之时竹音很开心,她一定会来的,也许,也许是宁国公府的人绊住她了。”
明晏看着她,语重心长道:“女子想出头何其艰难,她要自己从后宅走出来,需要顽强的意志,否则她自己立不住,早晚也待不下去。”
“可她在府中也不受宠,胳膊如何能拧过大腿呢。”
“她应当在参加考核之前就想到这点,若是心中没有打算,那等着谁去主动救她呢?她既没向你求救,你等着便是,我答应你,为她保留名额。”
明芷莹虽然心中担忧,但是确实是她没来,姑姑能够网开一面为她保留已经是额外的恩赐了。
明晏还要四处巡视,也没时间陪她,明芷莹便一直守在巡察司门口等候。
此月间,巡察司各曹该做之事已经分好。
新招收进来的小吏也不能直接上手去查,还需要熟悉朝堂运作,全国政令。
每日要在书舍查阅相关书籍,等到将情况都熟悉之后,再由巡官带着一起清查。
此事都交给了施学义和赵宜去办,明晏还是去找楚龄看了吏部官员清查的进展。
楚龄将查到的信息整理成卷交给明晏。
“确实有不少官员考评不大公正,日前穆相也来看过,但是不曾说过什么。”
大理寺如今还在彻查吏部官员,他来看看,也是想多些突破口。
明晏将卷宗收在手中,准备先写个折子报上去。
“继续清查,先将京官清查清楚,等巡察司稳定下来,便清查地方,到时候这里的人,就都算是熟手了,需要分散去带新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