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见谁干活还得自己带被子的?”
胡氏白了他一眼,简直太异想天开了吧。
刘长寿叹口气:“实在不行就给几个钱呗,让家里有闲被子的带过来,咱们多给个一二十文的。”
总有人家里是有闲着不用的旧被子的吧?
哪怕是破一点儿呢,大不了他们出个被罩子套一下。
也比直接买棉花打被子来的强啊。
暂时看来也只能如此了,只是这工钱一天给多少文又成了个问题。
村子里一般给人家建屋子,也就三五十文一天。都是乡里乡亲的,大家闲来无事帮个忙,也不会狮子大开口,不然下回自家有事,还找不找人帮忙了?
可这回情况特殊,要离开家,跑到外头干活,这样估计价钱要给的高些。
“六十文一天咋样?”
刘长福试探着问道。
“太贵了吧,一个人一天就是六十文,请五个人可就是三百文,”
这要是满打满算的干上两个月,可就得十八两的银子,再加上城里请回来的三位泥瓦匠,光是人工就得二三十两了。
“最少要五十文钱一天。”
不然只怕没有人愿意干。
“咱们先回去村里问问再做打算。人工至少得二十两,不然肯定不行的。砖头瓦片一起大约是五十两,这是大头,省不了,木头的话,咱们可以在小土山那边找找看。”
不该省的省不了,这该省的还是得省。
像是木头这些,他们村子里就有,只不过木头的品种要挑选一下。
有的耐用,有的则不耐用。
“还有黏砖头的糯米,估计没个十两银子不够吧?”
村里人平时盖屋子也有用泥浆浇灌砖缝的,不过既然打算盖好些,而且还是给孩子们日后住的,那这长久性就不得不考虑了。
糯米的黏性更好,而且建好后,历经风吹雨打的也不容易脱落。肯定是首选,只不过糯米价钱不便宜,要想用它来砌墙,只怕得费不老少的本钱。
刘长安懊恼的一拍手:“早知道咱们今年多种一些糯稻好了。”
哪能事事都考虑的周全?
村子里一般都会种些糯稻端午的时候包粽子,不过没人拿糯米当主食吃的,这种植的量自然也就不大。
“回村子里也都问问,平时各家种的都会有多的,咱们也不计陈米还是新米,只要是糯稻就收来,总比在粮铺买的要便宜,实在是不够,再去店里瞧瞧。”
“对呀,来不及还能去大姑他们村里和大舅他们那儿都问问,在村子里收的肯定便宜些。”
这样算起来都已经好几十两的开销了,还有吃的上头,没个七八两银子只怕是不够,再加上一些杂七杂八的,看样子他们之前算的一百两还是保守的了。
好在冬天到了,一季大棚菜好歹能出一百两的银子,也不怕年底没钱过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