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雾像块发黄的旧棉絮,死死裹着盘山公路。
李万基驾着车,在能见度不足三十米的路上蜗行。
到这会,他才知道昨晚的决定有多么正确。
当县城轮廓终于穿透雾气时,他长舒一口气,仿佛从蛮荒回到了人间。
县城给李万基的印象很普通,就是电视里经常看到的那种小山城,宽敞的马路,漂亮的公园,还有无处不在的小吃。
穿过主干道后,时光突然倒流。
城乡结合部像被撕开的伤口,柏油路尽头连着泥泞土路,有种时空的错乱感。
不是那种好和差的区别,而是像把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建筑生生的揉进了2025年。
他们颠簸了六个小时,终于停在一座摇摇欲坠的土屋前。
“就是这家。”姜警官敲了敲漏风的木门,“阿依木?”
屋里没有人应答。
李万基跟着钻出车门,昂贵的登山靴立刻陷进灰扑扑的泥土里。
他注意到邻居几户人家屋檐下挂着的玉米。
金灿灿的穗子在灰墙上摇晃,像串不会响的风铃。
姜警官又敲了几下,伸手直接推开了房门。
屋里比想象中还简陋。
灶膛的余温早散了,阳光从瓦缝漏进来,在“三好学生”奖状上爬行。
李万基注意到灶台边摞着几个罐头瓶,那原本是装咸菜的,现在空着。
“不在家,我去找人问问。”说完,姜警官离开屋子,过了会回来,“应该是去学校了。”
“不是放假了吗?”
“是放假了,不过有老师提前返校,把阿依木接了过去。”
听说有人照料,李万基和杨雪瞬间放心不少。
“走吧,我们去学校看看。”
“路不好走,我去接过来吧。”姜警官劝着。
这两位是贵客,他怕有什么闪失。
李万基环顾了一圈破败的房屋,倔强道:“小朋友都能走,我也可以的。”
姜警官无奈的点了点头,“那你们就跟我来吧。”
走了几百米,李万基才发现,呈现在他们面前的是接近九十度的峭壁,高度超过五十米,用钢管搭着简单的阶梯。
这个高度,相当于徒手攀爬十五层以上的高楼。
他诧异着,“学校为什么要建在山上?”
“安全,村子在的地方土层松软,可能会出现滑坡,也可能会遇到洪水。”姜警官抓着简陋的扶手,吃力的向上攀爬,“孩子们多,都聚在一起,要是遇到灾情,会全部埋进去。”
李万基这一路上都没有看到多少村民,疑惑道:“学校有很多孩子吗?”
“五十多个,大多数都是留守儿童。”姜警官的声音从上方传来,带着常年喊话的沙哑,“太穷了,不出去没活路。”
李万基点了点头,双手交错抓住钢管,每一步都走的很小心,“现在学校老师多吗?”
“不多,留不住,来的支教老师,往往待不住一个月就会离开。”姜警官苦笑着,“条件实在有点艰苦。”
“不是有补贴吗?”
“那点钱够干什么?”
李万基双腿打颤的跟着攀爬,没有再开口询问。
他不知道财政的情况,但是身边消费降级是能感受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