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中文

最新网址:www.paowxw.com
字:
关灯护眼
泡泡中文 > 大明皇孙:开局教朱元璋当皇帝 > 第204章 又偏袒

第204章 又偏袒

但朱允炆对徐妙锦一见钟情,茶饭不思。

作为父亲,他必须为儿子争取。

于是试探性地问:

“父皇,儿臣知错。

允炆苦苦哀求,他心仪徐家女儿,非她不娶。

儿臣不忍拒绝,他是长子啊。

父皇能否成全他们?”

“绝不可能!”

朱元璋坚决反对。

这事关乎朱政的重要布局,怎能因朱允炆而改变?

虽说是他的两个孙子,但老朱对朱政的宠爱远超朱允炆。

若非朱标提起,他几乎已经将朱允炆抛诸脑后。

此刻,老朱面无表情地摇头,语气坚定地说:“什么一见钟情、情根深种,全是胡言。

朱允炆年纪轻轻就整这些荒唐念头,简直是玩物丧志。

读书不成,习武亦废,毫无可取之处。

婚姻大事向来由父母决定,岂容他自行选择?你这父亲当地糊涂至极,竟让他考虑此事。

休想让他改变亲事,你自己倒不如换个更合适的。”

说完,不等朱标开口,老朱略作思索便挥挥手:“我记起光禄寺少卿马全有个女儿,据说容貌端庄,气质出众,与朱允炆年纪相仿。

既然他有意成家,那就娶她为妻吧。”

朱标听罢,目瞪口呆。

一个是他钟情的中山王之女徐妙锦,另一个不过是光禄寺少卿之女。

两者相较,实在天差地别。

况且朱允炆倾心的是徐妙锦,而非马家女儿。

作为嫡长孙,这样的安排未免太过偏颇。

朱允炆的地位竟连为朱政提鞋都不配,这般差别对待,实属令人难以接受。

朱允炆虽为长子,却常被视作非嫡出,连朱标也隐隐感到不平。

他本想向朱元璋解释,但对方已显不耐,催促他离开。

朱标无奈归家,忧虑如何向吕氏及朱允炆交代。

两兄弟早有嫌隙,如今似又添新矛盾。

待朱标走后,朱元璋未歇息,召刘和入内。

他对刘和说道:“朱棣坚持亲征倭国,战场凶险,我实在放心不下。

你把暗卫中的精锐安排到他身边,藏于亲军中,务必万无一失。

若有闪失,他们无需再来见我。”刘和听后迟疑,担心此举影响朱元璋自身安全,却被断然否决。

这天下,谁能奈何得了我们?

无需多言,就这么决定了。”

说完,老朱从袖中取出一块青色玉印,抛向刘和。

“拿着吧,遵旨行事。”

刘和恭敬接印,答了一声,随后悄然退出。

次日寅时末,满朝文武官员齐聚奉天殿外广场。

静候早朝开始。

众人虽默不作声,却眼神交流频繁。

今日早朝不同寻常,陛下下令在京九品以上的官员全部参加,连致仕的老臣如李善长也到场,受伤在家的蓝玉也在其中。

气氛庄重,不知有何大事宣布。

忽闻三声净鞭响,奉天殿大门打开。

文武官员回过神来,迅速入殿,整齐站好,跪拜迎接。

不多时,朱元璋父子步入大殿,内侍高呼:“陛下到,太子殿下到,群臣接驾!”文武百官齐声叩首。

“吾皇**万**!”

“吾皇**万**!”

老朱端坐龙椅,威严地俯视群臣。

“免礼,都起来吧!”

众人起身,低头垂目,屏息静气地等待。

即便不敢妄言,却无不专注倾听。

显然,今日早朝,老朱欲言之事,众人心中满是好奇。

李善长也不例外,虽无官职在身,但他地位尊崇,位列文臣之首。

他略带疑惑地望着老朱,揣测今日召见之意。

毕竟,他已多年不过问政事,却近来屡次被老朱提起:先有练兵,后又命其参与早朝。

只是,先前练兵之举并不愉快,致使幼子李鸾仍被囚于诏狱。

今日早朝,是否也暗示着某种征兆?

想到这里,李善长眉间微蹙,右眼轻跳。

另一边,武将们以蓝玉、冯胜、傅友德为首,倒显得平静许多。

他们本就与朝议无甚关联,只待战时才显真章。

此时索性闭目养神。

老朱忽然打破沉寂:“想必诸位好奇,为何朕今日召集群臣?”

“其实很简单,就是要开战!打一场大仗!”

此言一出,文臣们面面相觑,一时难以回神。

蓝玉、傅友德、冯胜,连同徐允恭在内的诸多武将,听闻消息后立刻振奋起来。

双眼骤然睁开,先前的倦意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难以掩饰的激动神色。

打仗,太好了!

大战更令人热血沸腾!

这意味着海量军功正在等待他们!

他们大多渴望通过立功来提升爵位,以便庇佑后代。

更何况,这正是他们的生计所在。

许多人在京城久居,早已无所事事。

像徐允恭这般继承祖上爵位的年轻人,更是希望通过战场上的表现证明自己。

于是,蓝玉等人齐齐出列,高声呐喊:

“吾皇英明!末将久未征战,心中早已迫不及待,浑身都懒散了。

恳请陛下赐我等出征之机,必不负陛下厚望!”

“陛下,北元那些畜生,是不是又蠢蠢欲动?那些不知悔改的东西,万万不能轻饶!”

“陛下,让我前去吧,定将敌人杀得片甲不留!

凡胆敢冒犯我大明者,一个不留!”

目睹此景,一众武将如同打了兴奋剂一般。

旁边站着的文官们则眉头紧锁,表情复杂。

他们内心深处并不希望发生战争。

这不仅需要消耗大量钱粮,还涉及诸多繁琐事务,全需他们来筹措安排。

这些武将却仿佛甩手掌柜,根本不考虑朝廷财政面临的巨大压力,也不顾及国家实力的损耗。

只知道一味的冲冲冲、杀杀杀!

这些人,简直不可与之共谋大事!

然而,文官们虽有异议,却无法直言反对,只能默默低头。

毕竟,谁都明白,北方的蒙元始终是大明心头的大患,必须铲除。

不然,一旦势力壮大,后果不堪设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隐龙圣手:痴傻三年,苏醒即无敌成语故事科普寒门日月曹操那些事探唐:书荒自己写,与众共赏之北魏谋国:这个玄德太强了乱世草莽:从荒村种田开始称霸天下抗战:我原始股开局,老总震惊!大明:我天天死谏,朱元璋人麻了逐鹿乱世,我靠医术喂饱全家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