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过晚饭就送花珍珠回贾府了。
这一辈子,宝玉和珍珠的关系并不像上一辈子那样,所以这一次宝玉并没有叫人去接珍珠,是珍珠自己回来的。
珍珠也不知道上一辈子宝玉叫人去接自己这件事,因为这个时候离她死还远着呢,但是珍珠也不在意宝玉是否去接自己,感情变了,心态也变了。
宝玉见珍珠回来了,就随意问了一下她家里的情况,
珍珠就说还好,
宝玉不问珍珠,也没有再往下说,
宝玉有些郁闷,她觉得自己平时对手下的人都挺好的,
但是他感觉珍珠对自己总有一种故意的疏离,又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好像正常又不正常,
珍珠见宝玉坐在那里,没有再问什么,就跟他说自己下去收拾一下行李,
宝玉挥了挥手,让她下去了。
珍珠没有过分的经营和宝玉的关系,也不怕到时候他自己赎身的时候,宝玉会从中作梗,
他对下面的人承诺过,无论谁想走,他都会放人,这也是为什么贾府的丫鬟都想到宝玉的手底下干活的原因,
主子看起来和善,又得贾母的宠爱,整个贾府里面吃穿用度都是头一份的,她们也能沾光,最重要的是还能赎身出去,要知道,如果是死契的话,主人家不放,你也是没办法的。
宝玉是一个性情不定的人,如果和他感情太好,到时候要走,怕他闹,贾母肯定不会同意的,
所以,珍珠维持着和宝玉不冷不热的关系,到时候自己要走,宝玉不至于太难过,影响自己离开。
这天晚上湘云睡在黛玉屋里,第二天一大早宝玉一点都不避讳,就那样大咧咧地进来黛玉的卧室了,
接着宝玉又是用女孩用剩下的洗脸水,又是一顿吃胭脂,湘云看不过去,几次说他,
这一世的宝玉比上一世自在,上一世作为袭人的珍珠总是要纠正他的这些毛病,两人闹别扭都是因为宝玉的那些喜欢和女孩子厮混的癖好以及不爱读科举的书的事,
这一世珍珠哪里会管他有没有这些癖好,只要宝玉活得好好的,不病不痛的就可以了,剩下的自然有他的长辈们为他操心,
所以这一世两人的关系虽然没有上一世那么亲密,但又和谐平静很多,
宝玉没有和上一世一样因为和袭人的闹别扭而悟到《南华经》的自然无为、无为而治,尊重生命,返璞归真的真理。更没有黛玉为他的了悟作批了。
宝钗的生日到了,也没有大办,就在家里摆了几桌,请家里的下人及伙计吃了顿饭,自己一家三口吃了顿饭,谁也没请。
没有生日宴的吵闹,没有了宝玉对《寄生草》的了悟,更没有了黛玉、宝钗、湘云找宝玉论道的事,
这一世看来宝玉是和了悟出家无缘的了,只能老老实实地渡情劫,和黛玉纠缠到底了。
宝钗看着王夫人的信,真是无语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