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北大门。
张恪乔装打扮后,悄悄地从这里出了城,在城外的一个秘密地点,拜会了人朝兵马大元帅——陈庆之。
见面之后,张恪向陈庆之具体的汇报了一下情况。陈庆之听完后,点了点头,叹了口气道:“唉,我就说陛下怎么好端端的会突然中风了,原来还有这般隐情。只不过,这事儿怕是查不到什么证据了,那两名女子已经死了,宁王完全可以矢口否认的。”
张恪点头道:“此时追究这件事情意义不大了,重要的是宁王所谓的做好了安排,究竟指的是什么?我们一致都认为,最重要的还是在大元帅身上。只要您在,宁王殿下在京城便翻不起太大的风浪。因此极有可能他们会在某个地方引发一场大的动乱,迫使大元帅不得不去主持大局。而最有可能的地方,便是西南地区了。我们怀疑那里的灾情,固然有天灾的缘故,但更有可能是人祸。”
“哦?你的意思是,宁王会故意让人破坏赈灾事宜,使得灾情一直得不到控制,为制造更大的动乱,创造条件?”
“嗯,这确实是我们目前的判断。灾情自然是真的,但只要正常救济,是不致于到如此境地的。眼下的困局,更有可能是人为制造出来的。而若是真的诱发了大的民变,必然是需要人出来力挽狂澜的,到时候,大元帅或许便不得不临危受命,承担起重责了。”
“嗯,倒确实是有这个可能的。那么,若敬之所想的没错的话,这件事情应该也很快就会有苗头了。到时候咱们如何应对了?”
“眼下,老师已经离开京城了。接下来,宁王想必就要想办法把包括您在内的剩下的几位支持公主殿下的重臣也调出京城去的。这样,他才有办法把公主殿下从监国之位上拉下来,然后取而代之。依小子的意思,咱们不如将计就计,引蛇出洞,使其暴露,到时候便可以名正言顺的收拾他了。”
陈庆之眼睛盯了他一眼,心忖:这小子还真的是够狠啊!不过,宁王此人为达目的,不计代价,不择手段,居然故意制造动乱,祸国殃民,这样的的人,实非人君之选。从他的角度看,也觉得这样的人,那还是要全力阻止他拿到神器为好的。于是,陈庆之点了点头,同意了这个做法。两人又仔细地商量了一下细节后,张恪才告辞离开了。接下来便坐等宁王出招,他们再来见招拆招了。
既然提早获悉了宁王欲行不轨,能够提前做好应对的话,其实倒也没有什么好担心的。比较可虑的是,眼下西南灾区有可能引发的动乱会叠加上京城的危局,两相作用之下,若是把控不好的话,倒也很是危险的。既要挫败阴谋,又要控制好事态,尽可能的将局势限制在一定范围内,尽量减轻这些动乱所带来的破坏性。这个度,就有些不好把握了。要知道,朝堂上支持宁王的大臣,还是有一些的,到时候难免会生出诸多变故来,朝局怕是难免会生出种种混乱来的。只不过,明知如此,也只能因势利导,再借此机会去处置宁王了。两害相权取其轻,长痛不如短痛。
这些年来,张恪东奔西走,努力经营,国家在许多方面也都是持续向好。他自然是不想看到这大好的局面,因人废事,被迫中断的。而在眼下,宁王无疑就是目前这一切的最大绊脚石。张恪也是不得不奋力去推开它的。因为他明白一旦让宁王成功了,那他之前的种种努力,怕是大都要付诸流水了。虽然现在就要和宁王对上,也是出乎他意料的,但也没办法了,只能硬上了。毕竟对方是一位皇子,若是没有过硬的理由还真的不好动他的。为此,他也只能先让对方先出招,再去抓住他的把柄,这才能有充分的理由去拿下他。
而之所以要这么麻烦,最大的原因还在于他想要力求将此事所造成的破坏性减到最低。毕竟别看如今人朝所面对的外部形势相对安稳,然而一旦人朝内部出现动乱,而且无法迅速的平定的话,谁也不知道那些外部势力会不会趁此机会,扑过来咬上一口的。要攻破一座坚固的堡垒,最容易的方式还是从内部去瓦解它的,而这正是张恪要力求避免的。